汇聚行业知识,深度剖析事实。信息快人一步,助你高效中标
2025年,招投标行业正处于重大变革的浪潮之中,一系列新政策、新趋势不断涌现。小编深入研究行业动态,汇总整理出行业10大变革方向,以供阅读学习。
一、中小企业投标的“春天”来了
国办发〔2024〕33号文明确:
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要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对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续至2026年底。
目前已有20省市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北、四川、福建、河南、北京、安徽、陕西、上海、云南、山西、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海南、西藏)明确400万以下项目不用公开招标。
二、招标模式革新 01、推行“评定分离” 北京:2月1日起开始试行评定分离 2025年2 月1日起, 北京市正式试行 “评定分离” 模式,旨在深化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本办法所称“评定分离”,是指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办法评标并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定标办法,在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自主确定中标人。 天津:3000万以上项目,采用评定分离 2024年12月31日,天津市住建委印发《天津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办法》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办法明确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超过3000万元的房屋市政工程,招标人应当采用评定分离的方式确定中标人。 02、评标专家实行终身责任制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2024 年第 26 号令,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即便退休或者与评标专家库组建单位解除聘任关系,也不能免于追责。 入选评标专家库的专业人员,需具备多方面条件。对于评标专家的违规行为,有着严格的处罚措施。 03、评标模式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远程评标、异地评标、跨省评标,盲抽暗评,AI人工智能评标等模式逐渐成为招投标领域的重要评标方式。 如江西省明确规定了5000 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1000 万元及以上货物项目、500 万元及以上服务项目应采用远程异地评标;2月10日,湖南首批“机器管招投标”项目开评标顺利完成。 04、军队采购新规 《军队采购文件标准文本(2.0)版》《通用文件》的发布,让军队采购项目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审核、发布等环节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三、严查违规现象 01、招标代理公司将被重点抽查 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 存在四种情形的代理机构列为当年重点检查对象: 1、已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未按照要求进行名录登记的; 2、检查前一年开展的政府采购业务被投诉举报且查证属实达到三次以上的; 3、检查前三年因政府采购执业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4、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线索的。 02、大数据查围标、串标 大数据技术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打击围标串标行为的有力武器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围标串标监测体系,曝光典型案例。 03、向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招投标领域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其他 01、加快推动招标投标法修订 从修订背景来看,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招投标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前招投标领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公共利益。 02、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关部门大力推动 CA 所全国互认,优化电子标平台。 通过建立统一的电子招投标标准和规范,实现了投标人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投标人只需在一个地区办理 CA 认证,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投标,大大降低了投标成本,提高了投标效率。